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教育人文> 從典座到園藝 佛大生參學「作務中的修行」

教育人文

字級

從典座到園藝 佛大生參學「作務中的修行」

【人間社 鄧葶愉 高雄報導】 2025-06-25
佛光山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於6月22日至27日回山參與「佛七共修」行持課程,23日特別邀請佛陀紀念館園藝組慧法法師,分享主題為「作務中的修行」課程,共約60位大學生與碩士生聆聽。

慧法法師曾駐錫台南監獄明德戒治分監戒毒村,擔任宗教輔導師近10年;回佛光山後在雲居樓擔任典座5年,於禪堂修學數載之後,投入佛館園藝工作至今已逾10年。從監獄弘法、典座煮食,到一花一草的細心照料,其修行歷程始終與作務相伴。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在〈以法王子自許〉一文中,以法師選擇返山沉潛為例,開示一個人需經歷長年磨鍊、苦心修學,養成德行、學問、風儀與慈悲之後方能「走出去」。

除了勤修苦行,慧法法師亦擅長梵唄唱誦。星雲大師在〈我們都在寫歷史〉一文提到:「我讓長於美聲唱念的心平、心定、慧龍、慧法……等人發揮所長,並鼓勵他們以音樂弘法,寫下歷史。」佛教學系博士生張冠葶分享,她曾參與慧法法師主法的焰口法會,深受其莊嚴梵唄攝受,法師的開示亦啟發她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佛法。

此次講座中,慧法法師從「禪門作務」的歷史脈絡談起,說明百丈禪師「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」的精神,以及祖師如六祖慧能、臨濟義玄、香嚴智閑等皆曾擔任飯頭、桶頭、田頭等職,從勞動中修身養性、鍛鍊心志。作務並非苦工,而是實踐佛法、護持僧團、培養人格的重要修行方式。

法師並以在雲居樓擔任典座的經驗勉勵學生,回憶初學廚務時鬧出不少笑話,卻憑著不服輸的願力不斷精進,改進菜色,立願「讓不過堂的人回來過堂」,展現修行人不畏困難、勇於承擔的精神。

「掃地掃地掃心地,心地不掃空掃地。」法師引用禪門偈語指出,禪宗重視生活中的實踐,無論掃地、煮飯、挑水,皆是道場。時時保持正念、利他,即是菩薩行。

最後,慧法法師以星雲大師的行誼為榜樣,強調「未成佛道,先結人緣」,勉勵學生們珍惜在學校參與行門實踐的機會,於每一次出坡作務中培養謙卑、精進與慈悲,將佛法落實於日常,踏上穩健的修行之路。
12345678910第1 / 451頁
追蹤我們